「怡和街」Yee Wo Street
「渣甸坊」Jardine's Crescent
「渣甸街」Jardin's Bazaar
「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
「波斯富街」Percival Street
「伊榮街」Irving Street
「景隆街」Cannon Street
「百德新街」Paterson Street
「糖街」Sugar Street
「東角道」East Point Road
「東院道」Eastern Hospital Road
「東院道」Eastern Hospital Road
這一連串的街道名,都以早年的英商巨賈命名的。
1841 年英軍佔領香港後,劃出維多利亞灣地段 40 幅公開投標拍賣,早期英商渣甸洋行 Jardine Matheson(現叫怡和洋行)就看中當時銅鑼灣這一帶地區。百多年前這裏是一片淺灘,有一處灣頭如條舌頭樣伸出維多利亞海港的,叫做「東角」;附近還有一個小島名「燈籠洲」,可興建炮台作防衛。自掃桿埔那邊有一條小溪流出入海(流到今日柏寧酒店一處)。渣甸洋行投標得此地段發展為己用,並大興土木,興建碼頭、倉庫、辦公樓等等及把總部自廣州移到香港。此後百多年,銅鑼灣與「東角」這一帶地區的發展便與渣甸洋行息息相關。
1841 怡和第一間貨倉在銅鑼灣落成。1902 年港府在銅鑼灣,禮頓山與大坑之間開闢渣甸坊,怡和街,邊寧頓街等,都以「渣甸」有關的去命名。其後銅鑼灣區開拓的街名,亦大半與渣甸洋行有關,如「勿地臣街」;其中又有不少以渣甸大班命名,如「波斯富」街、「伊榮」街、「百德新」街等。至於「景隆街」Cannon Street 英文 Cannon 一字指大炮,就是指「燈籠洲」島上之炮台而作命名。「糖街」(位於怡和街和告士打道之間的短街),在 1868 年前曾叫做「銀圓街」,因為有一間政府製造錢幣廠。但造幣廠的生意未如理想,入不敷支,結果於 1868 年因財政困難而停辦,由怡和洋行以六萬元收購,改建為糖廠製作白糖運往英國及東南亞之殖民地,因此改名「糖街」。
「東院道」Eastern Hospital Road 東院道是以 1929 年開幕的東華東院命名,它位於銅鑼灣掃桿埔的山谷,毗鄰香港大球場。與東院道相連的街道有銅鑼灣道、嘉寧徑、棉花路、大球場徑及加路連山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